頭痛
Q1: 什麼情況會出現頭痛?
A1: 頭痛可分內傷頭痛和外感頭痛,內傷頭痛是指因為身體內在因素而出現頭痛,而外感頭痛是因為外在因素而出現頭痛。
外感頭痛分為因天氣驟變,感受外邪引起的風寒頭痛、風熱頭痛、風濕頭痛。
內傷頭痛分為因情緒波動,惱怒太過,肝陽上亢的頭痛;因飲食過於生冷肥膩,痰濕內阻的頭痛;因久病或外傷而成的血瘀性頭痛;因身體虛弱,氣血生成不足引至的頭痛和先天不足引起的腎虛頭痛。
還有一類是因頸椎問題或是髗底血供不足引起的頭痛。
Q2: 中醫有什麼方法醫治頭痛?
A2: 大部分頭痛我們都會開中藥和針灸處理。如果是外感頭痛,會因應患者頭痛表現不同而知所受之邪氣再對應開出處方。
風寒頭痛遇風和在冷氣地方頭痛加重,頭痛如裂,頸背牽扯疼痛感,可伴有流清涕、怕風怕凍等情況。我們會用上溫經散寒止痛的中藥,例如桂枝、生薑、川芎、白芷等。
風熱頭痛呈脹痛,可伴有口乾或口苦、發熱、便秘等情況。我們會利用川芎、白芷、菊花、石膏等中藥以疏風清熱。
風濕頭痛會見頭重頭痛,肢體困重、疲倦等,我們會用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川芎、藁本、蔓荆子、白朮、蒼朮等疏風袪濕。
肝陽上亢的頭痛表現為頭脹痛,頭暈,心煩易怒,面赤口苦等,處方天麻、鈎藤、石決明、梔子、桑寄生等中藥以平肝熄風。
痰濕內阻性頭痛表現為頭痛、精神不足、胸悶、胃口不佳伴白痰等,我們會用半夏、白术、天麻、茯苓、陳皮、生薑等以健脾化痰。
血瘀性頭痛表現為頭刺痛感,痛位固定,入夜頭痛加重,我們會用桃仁、红花、川芎、赤芍等行氣活血驅瘀之藥。
至於虛證的頭痛常見隱隱作痛,熱敷或按頭時減輕,伴有神疲乏力,氣不足、面色蒼白等虛證表現,我們會用黨參、北茋、白朮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大棗等益氣補血藥物治療因氣血不足的頭痛,熟地、山茱萸、山藥、枸杞子等補腎之藥處理腎虛頭痛。
至於因頸椎問題或是髗底血供不足引起的頭痛,我們多用針灸、拔罐和手法治療。
Q3: 當頭痛發作時我有什麼穴位可以舒緩疼痛嗎?
A3: 可以輕輕按摩風池穴、合谷穴都有助舒緩頭痛。如果是因頸椎問題或是髗底血供不足引起的頭痛,可以熱敷頸肩的肌肉,再作適當的拉筋動作,例如米字操,都可稍作舒緩。